查看原文
其他

赴一场“春天之约”

CNOOC 中国海油 2023-09-29



新的起点,新的故事。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是民生,来自中国海油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肩负重托、履职尽责。


三月春风和煦、暖意融融,他们认真聆听大会报告,踊跃参加小组讨论,为新远航建言献策,为新征程加油助力,向着新目标,聚智奋楫。



能源保供底气十足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政协今年增设的“环境资源界”正式亮相,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就是其中一员。


加大国内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中国海油的职责使命,也是汪东进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在不久前,他持续关注的大事中,又有一件“跃出海面”。


3月1日,中国海油宣布渤海油田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3亿吨油当量。


“这是继发现垦利6-1油田、垦利10-2油田后,渤海油田连续3年获得亿吨级大发现。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汪东进说。



2022年7月14日,汪东进到渤南勘探室调研。当听说渤中26-6潜山斩获大规模储量,他高兴地和勘探人员研讨潜山勘探发现一亿吨的目标。如今,渤中26-6油田一举打破该海域在潜山领域40余年无商业发现的历史,发现了国内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


近年来

围绕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海油持续推动国内原油产量增长

增量占比连续4年居国内首位



渤海油田到2021年年底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2022年油气当量提前三年上产2000万吨,南海西部油田2022年建成我国海上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中联公司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保持18%以上高速增长,建成国内第一大煤层气生产基地,共同为我国原油年产量重回2亿吨作出重要贡献。



汪东进认为,做好履职尽责,必须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真实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先后赴有限天津分公司、海油工程等驻津企业,中海油服燕郊基地,有限湛江分公司等驻湛企业,有限海南分公司等驻琼企业,气电集团福建LNG、有限(福建)新能源等驻闽企业,有限深圳分公司等驻粤企业,中联公司晋西分公司等驻晋企业,气电集团“绿能港”、中海炼化华南销售等驻苏企业,有限上海分公司等驻沪企业现场办公。


从京津冀到长三角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海南自贸港

从吕梁山区到琼东南海域


汪东进赴诸多油气生产重点片区及科研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中国海油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上中下游产业板块的落实落地进展,了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仔细看、耐心听、认真记,他通过一系列现场办公与实地调研,不断增加建议“含金量”,推进中国海油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


绿色低碳新风扑面


距离海南岛150公里,“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巍然矗立。



2022年12月30日,汪东进来到“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调研“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开工情况。他说,“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推动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投产后可使中国海油在该区域的清洁天然气供应量超过每年180亿立方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用专门章节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


在赴有限海南分公司等驻琼企业现场办公时,汪东进多次提出,中国海油要深化新能源产业认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并就如何加大天然气利用以及市场开拓力度、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富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进行工业化应用以及提升采收率、如何充分发挥中国海油在中远海风电的比较优势等进行专题研讨。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有限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的关注重点。



从崖城13-1气田、东方13-2气田,到我国首个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雷亚飞常年奋战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前线,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他说:“如何在推进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一直是我思考和关注的。用天然气代替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减排降碳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献良策、出实招。中国海油代表委员们聚焦发展大计,用一个个饱含思考、高度负责的建议,回应社会关切。


科技创新赢得未来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面对这一要求,汪东进表示,今年年初,中国海油提出“三步走”方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其中强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快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


3月3日,中国海油“璇玑”品牌暨“千·百万”里程碑发布会在京召开,宣布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成功实现1000口井作业、100万米钻井总进尺,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跨越。



“‘璇玑’系统是中国海油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的重大技术成果,”汪东进说,“我们大力推进‘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潜心钻研、集智攻关,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海油瞄准

海洋科技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努力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投用,页岩油井钻探、深煤层压裂钻探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科研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实施,“海油众创”小微创新平台建立,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



“海上钻井平台通常远离陆地,生产和生活都需要自发电支撑,过去平台发电会消耗大量油气。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企业的能源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做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如何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绿色用能,成了全国人大代表、有限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阎洪涛关注的重点。


在中国海油大力推进岸电入海的背景下,他在公司内部组织十几轮论证,通过引入陆地上的电能,实现海上油气田使用绿色能源。他希望在相关部门牵头下,在能源开发过程中,让油气开发和海上风能等开发利用相互补充。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拼搏奋斗正当其时

踏着春天的节拍

中国海油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

参政议政、履职尽责

助力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书写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更多推荐



文字 | 刘晶晶 李彦昭

图片 | 中国海洋石油报

制作 | 张雨

编辑 | 高舒淇

监制 | 冯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